wbg logo

科普快报

武汉市级自然生态研学系列课程第二期:“猕猴桃初探”

  9月27日下午,由武汉市教育局、园林和林业局、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主办,武汉植物园科学教育中心承办的市级自然生态课题《好吃的猕猴桃是怎样长成的》研学实践系列活动,开启第二期课程“猕猴桃初探”。课程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内进行,来自武汉市六所小学的29位同学,在课程导师张鹏和张凡的带领下,对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分类和评价进行了初步学习,并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内丰富的猕猴桃资源开展调查研究。
  本次课程共分为两个部分,第一个部分是背景知识讲解,张鹏老师细致而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猕猴桃的表型、内在品质、商业指标等相关内容,使同学们了解了不同种类猕猴桃茎、叶、花、果之间的差别与联系,以及不同猕猴桃口感、味道、营养成分、功能、商业指标的区别。大家认识到猕猴桃的茎、叶、花、果原来如此的丰富多彩,而且不同猕猴桃之间也是各具特色和优势,没有完全完美的猕猴桃。在课程上,张鹏老师还提出了本次研学系列课程的主线目标——请大家描绘出各自心目中的最佳猕猴桃,并将在接下来的几次课程中进行育种流程模拟。
  本次课程的第二部分是田间调查环节,同学们走进全球猕猴桃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,近距离观察接触各种各样的猕猴桃,同学们十分兴奋,大家化身小小育种学家,带着育种任务热情认真的投入到资源调查与评价之中,为接下来“我心目中的最佳猕猴桃”的新品种模拟选育做好资源储备工作。
  通过此次课程,同学们初步选定了自己心仪的猕猴桃,并进行了资源的模拟收集保存,为后续育种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研学课程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实地探究,提升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科学的兴趣,为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室内讲解
现场互动

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内开展调查

张鹏老师现场指导

认真调查

师生合影
科学教育中心